【践行核心价值观】“全国师德标兵”路丙辉:一心甘为孺子牛
 预审:周文洁  时间:2014-04-29 点击数:

他总说是学生的需要成就了教师的价值,是学生点亮了老师这根蜡烛;他总问学生还需要什么,自己还能多做些什么;他总在学生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手,在学生最苦恼的时候提供抚慰。他就是政治学院思政课教师、“全国师德标兵”路丙辉。21年来,他一路坚守,无怨无悔,成为学生人生路上的贴心人,指路人。

亦庄亦谐,用心教好学生  

轻松和谐、亲切随意,是路老师上课的最大特点。课下,他总爱扎堆在学生群里,和他们一起聊天,了解他们最关注的话题,知道他们的迫切需求。“思政课的教学离不开调查研究,离不开对学生的关注与了解。只有真正了解学生需要什么,才能在思政教学中因势利导,在满足学生需求的同时,引导学生,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路丙辉老师这样说道。

谈理想,路丙辉并不例举别人的成功,而是让学生自己走上讲台,说出自己的理想。他与同事们在全校一年级新生中开展“放飞理想”主题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优秀成果汇报演讲比赛,让每一个同学在比较中审视自己的理想,在演讲和听演讲的过程中,感悟理想的魅力,形成了“全员参与—人人动脑—朋辈激励”的教学实践模式,让理想教育从单纯的理论思维走向多姿多彩的现实生活,成为《基础》课实践教学的一大特色。

一位数学专业的同学在听完路丙辉老师上的“爱国主义教育”课之后,对他这样说道:“老师,初中时我很烦唱国歌这样的形式,高中时我几乎不参加升旗仪式,今天听了您的课以后,今后每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我都会积极参加!”然而能到达这样的效果,路丙辉历经了4年多的时间不断探索。

第一年,路丙辉用个人演讲的方式在班上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但结果是学生觉得老师演讲得很不错,却并没有理解老师真正的用意。第二年,路丙辉采用自己演讲,学生讨论的方式,但由于时间和学生参与积极性的限制,仍没有达到良好的效果。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第三年,路丙辉采用了爱国主题电影观摩的形式,让同学们观看纪录片《圆明园》。当看到圆明园的精致美丽、宏伟壮观的时候,同学们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当看到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时候,内心愤慨,有人甚至拍起了桌子,一部电影将学生内心的爱国情愫彻底地激发了出来。

但路丙辉的目标并不止于此。第四年,路丙辉在学生看完电影后,带领全班唱起了《七子之歌》、《松花江上》、《我的祖国》等歌曲。最后唱到《义勇军进行曲》的时候,学生全体起立,激动不已,路丙辉也被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所深深感染。

从“放飞理想”主题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优秀成果汇报演讲比赛,到爱国主义实践教学基地观摩成果师生分享课;从“合作学习模式”到“二加一”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教学引导加上学生讨论配合的模式)。路丙辉带领教研室的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探索,总结出了 “可推广的课堂实践模式”,该模式目前已经在全校范围实施,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谈一会”,用情服务学生

漫步在美丽的师大校园里,或许你会被宣传墙上精致的“丙辉漫谈”海报所吸引。如今,这项品牌活动已经走过数十个春秋,润泽万千学子。从1999年开始,路丙辉带领教研室的同仁以"丙辉漫谈"的形式,有效地搭建了思想教育的辅助平台。现在,“丙辉漫谈”已然成为我校思想教育的一张名片。

路丙辉说,“‘丙辉漫谈’是一个开放式的课堂,我们专门开放了后门,学生有事可以中途离开,学生感兴趣也可以中途加入其中,“漫谈”也不仅仅只局限于老师讲授,学生也可以走上讲台作主讲人,阐述自己的观点,历社学院黄伟同学做主讲人的那期就搞得非常成功。”“丙辉漫谈”把学生遇到的实际问题与思想教育有效结合,思想教育不再是空头的说教,而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真正实现了心灵的对话。“最长的一次活动持续了将近5个小时,结束之后,感觉双脚失去了知觉。”尽管非常辛苦,但他认为非常值得,因为学生的成长与进步是他最大的幸福。

自成立以来,“丙辉漫谈”20年已做了近200场,收集学生思想中各类问题10000余条,整理的文字资料达5万多字。200812月,《中国教育报》以“路丙辉,百场‘漫谈’树德育人”为题报道了这一活动。20068月,他自费20000余元建立了“中国辅导员网” ,专门作为与学生沟通的网络平台。到目前为止,这个网站的12000余篇文章的浏览量已逾610余万次。结合“丙辉漫谈”活动,他还在这个网站上开设了“丙辉漫谈”专栏。6年多来,这个专栏已有300余条的主题讨论,跟贴1000余条,点击浏览量已逾20余万次。路丙辉本人的笔谈近10万字。200810月,“丙辉漫谈”获得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截止目前,这个奖项仍然是安徽省高校教师个人获得的唯一最高奖。

俗话说:经师易遇,人师难求。学生时代学习中文的路丙辉发现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只注意教书,不注意把语文课当中所包含的与人的成长有关的思想凝练出来,关注学生的成长。基于这种现状,触动当时还是学生的路丙辉萌生了创立一个关注学生思想成长的协会的想法。1991319,“德育研究会”在路丙辉的发起下成立,挂靠于思想政治教研室,后改为“德育部”“。21年来,“德育研究会”几经改革,在变革中不断发展壮大。从最初的100多个会员发展到现在的1000多人,从最初的秘书长制到现在的会长制,从局限于本学院到现在各校区、各学院的高度普及,“德育研究会”的成长在学校社团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如今,“德育研究会”又进行了第三次变革,针对社团管理圈子过小,会员群体过大的现状,将会员群体化整为零,分专业设立“德育园地”。比如有针对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成立的“艺德园”,管理类专业的“管德园”,还有“文德园”、“理德园”、“工德园”等十几个“德育园地”,每个“园地”设立一名园长,自行开展组织活动,“德育研究会”则为他们提供条件与指导。这样的变革充分调动了会员的参与度,也结合各专业优势,进行保罗万象的多种活动,让“德育”无处不在。目前,“德育研究会”是全国唯一一家在大学中把“德育”作为学生兴趣的学生社团。

“德育研究会”不仅仅是一个高效创新的学生社团,它还对教学做出了贡献。“德育研究会”每年都会帮助老师结合课程教学举办多届“师德论坛”、“道德与文明辩论赛”、“德育杂文比赛”、“德育相声小品大赛”等品牌活动,这让社团不再只是学生的自娱自乐,而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发展。在路老师的带领下,这个社团连续17年获得校级优秀社团称号,3年校级“十佳”社团称号,德育研究会的发展壮大无不凝聚着路丙辉老师的心血。

亦师亦友,用爱感染学生

路丙辉在学生当中收“徒弟”,已是一个公开的秘密。所谓“徒弟”,并不是什么关门弟子,传授独门绝技,而是给予这些学生在学习上、工作上更多的关怀与帮助。在这些徒弟当中,有些被情感、人际关系、学习压力所困扰,自己主动找到路老师,也有一些是家境贫寒、艰苦求学、路老师想去帮助的学生。他的目标是收满一千个徒弟。问及为什么收徒弟时,路老师说:“我的思想教育工作需要学生,了解学生,不能脱离学生。作为一名党员、一名老师,也应该时刻注意到自己的服务对象就是学生。”

   “路老师是我的恩师,遇到他是我三生有幸!”皖江学院07级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陈勇在采访中动情地说道。陈勇是大一时在学校心理咨询室认识的,陈勇的家庭条件很不好,高中时多年为病所累的父亲不幸去世,他在8岁时便与母亲一起做生意,为生计奔波。路老师在知道他的情况后,主动收他为徒弟。20101227,陈勇突然失明。闻讯后,路丙辉急忙放下手头工作,陪陈勇到医院做了脑部CT。得知是脑部出血凝成的血块压迫了视神经导致失明,必须马上做手术时,路丙辉赶紧四处张罗,在朋友和北校区学生处的大力支持下,为陈勇凑齐了手术费用,甚至连住院手续、住院时用的脸盆毛巾都是路老师为陈勇办好的。

做开颅手术的当天早晨,路丙辉来到医院为陈勇打气,拥抱着陈勇,安慰道:“不要紧张,很快就会好的,我就在外面等你。”手术很成功。陈勇很快恢复了健康,现在在北京一家户外公司负责市场部。

路丙辉说:“学生离家在外求学,有时候生活上遇到困难时,不想和家里人说,怕他们焦虑,也解决不了问题,但如果有一个人愿意倾听他们的烦恼,给他们一些建议,可能会对他们的成长起到很大的帮助。”路丙辉每个月与学生交流的手机信息都有千余条。每到一个地方,他都会留下手机号,方便学生随时咨询。虽然工作忙碌,但路丙辉还是利用一切零碎的时间来回复学生的短信。“我每个月花在短信上的费用都有好几百。”路丙辉笑着说。

关注学生成长的路丙辉一直想着给自己的学生在大学四年留下点什么,一个名为“大学印迹”的文化活动应运而生。今年的国庆节,路老师带着他的八名徒弟,组成一支旅行队去九华山旅行,全程200余公里,全部徒步完成,并取了一个名字叫 “文化之旅”,作为“大学印迹”的第一期活动。11月份,路丙辉带着38个徒弟开展“大学印迹”的第二期活动——“触摸经典”,带着他们品读《论语》,提升内在修养。

长期高负荷工作,路丙辉患上了高血脂和高血压。与他近距离交谈时,记者注意到刚过四十多岁的他头发已经花白了许多。许多在外地工作的学生也给路丙辉寄来降压降脂的食疗药品,有的甚至从外地专门来看望他。20111月,路丙辉入选“中国好人榜敬业奉献好人”,2012年,他被评为“2011年度安徽省教育界十大教育新闻人物”、安徽省优秀德育工作者、安徽省优秀党员,20139月,路丙辉又获得“全国师德标兵”荣誉称号。

路丙辉,用最执着的情怀,寻找思政改革新路径;用最炽热的信仰,打造实践育人新品牌;用最真挚的情感,关爱学生、奉献人生!在思政教育的路上,路丙辉奉献着,幸福着,收获着。(校记者团  沈晓颜  高帅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