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课堂·好老师】熊仲儒:将教学当成终身事业
 预审:周文洁  时间:2016-04-19 点击数:

他是一名快乐的教书匠,用最浅显的语言传授最广博的知识,让学生爱上课堂;他是一名执着的研究者,潜心研究,脚踏实地,以低调的学术心态结出多彩的学术之果;他是一名优秀的引路人,在教书中育人,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影响,以一言一行引导学生将“追求卓越”作为人生信条。他就是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015年省教学成果三等奖获得者、文学院教授委员会主任熊仲儒。

寓教于乐,点燃学生的求知激情

“大学教育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创造知识。大学教育中,知识教育只是一个方面,点燃学生的求知热情才是最主要的。”回顾自己的教学经历,从小学教师到大学教师的职业转变,老师颇有感慨地说道。因为很喜欢教师这个职业,毕业时正好有机会,便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留校。在他的课堂上,经常可以听到各种各样的生动语例。对晦涩难懂的知识点,老师会在备课时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提问题想问题,用最能让学生接受的方式来阐释。

老师喜欢用“求知”一词概括大学教育的作用。他认为只有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知识,将知识的来龙去脉了解清楚,才会主动追求知识,发现知识的美。“语言学是一门可以让人感到震撼的学科”,在他的引导下,学生们在愉悦的学习中探索新知,逐渐走进语言学的殿堂,领悟到语言之美。

教中有研,探索教学的多元方法

老师一直坚信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话,就可能让学生获得启发。老师的课堂上,你会发现每一位学生都聚精会神地听课,整个课堂上回荡着老师抑扬顿挫、饱含情感的声音。“在老师的课上,想睡觉都难”,学生说老师会有很多“金句”,上课时经常有被“一语点醒”的感觉。对于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他会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深入浅出地将知识点传授给学生。他还在学生中间推广了一种微课模式,将课后参考文献、课程小视频等学习资料上传到微课软件上,建立QQ群,方便与学生课后交流。老师希望可以通过多样的方式让更多的人来学习并喜欢上语言学,从而扩大语言学的影响。

“热爱所教授的课程,让学生喜欢上我,这样才能让学生喜欢上这门课,我希望可以通过我的授课,让学生们真正爱上语言学。”学生爱上他的课堂,爱上他教的学科,是最让老师引以为傲的事情。

追求卓越,指导学生的发展道路

“我希望每一个从文学院走出去的学生都能够有所追求,不断提升自己的内涵与能力,在追求卓越中尽最大努力去回报社会。”不管是教书还是做学问,在不断追求卓越中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好老师是熊仲儒的职业目标。而每当送别毕业生时,老师也总会将“追求卓越”这四个字与学生们分享。

老师曾经说过,读书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这句话我一直记在心里。”一名即将毕业的2012级学生回忆道。作为文学院的研究生导师,老师非常支持学生考研。“如果有机会,那就要继续读书。”老师认为读书是一种提升,学习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心境,可以让一个人在工作上做到更好。老师经常对才进入文学院和即将离开文学院的学生强调三句话,即“不忘学习”“追求卓越”与“服务社会”。他希望每一位文学院学子都能够在努力学习中不断充实、提升自己,追求知识与“真善美”,将学到的知识脚踏实地地投入到社会中,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

“一开始,教学是我生存的一个职业;而现在,它已经成为我终身追求的事业。”高校任教17年,熊仲儒教授潜心教学,在教学的同时不断探索研究教学智慧,凭着对教育事业的一份喜爱,将平生潜心学术所得化作春风春雨,倾注于本科课堂教学,十几年如一日,在三尺讲台上传授治学精神,传递正能量,为文学院每一位学子营造一座座神圣而美丽的精神家园。(文学院新苑通讯社 叶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