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受人们关注的教育改革,再一次举起大旗,艰难地启程。伴随着经济改革,教育也在这三十多年中,不停地探索,也小打小改地革过几次,但由于没有依据科学性、系统性,改革不彻底,有的甚至没有进行下去,只不过换个名称而已,还有的导致失败的结果。
高校招生并轨,是一次较大的教育改革,本以为借助于这次改革,把教育推向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正确方向,谁知一开始就偏离了航线,成了“扩大招生”的借口,直接把高校推到了市场,导致中专升专科、专科升本科,看起来是一种蓬蓬勃勃的景象,其实是一种没有科学依据,时机不成熟的表现。为此,造成大学质量下滑,大量毕业生就业难的局面。
第二次艰难启程是“素质教育”改革,也不知何故,中国的教育一下子滑到了“素质教育”的坡道,“素质教育”成了教育改革的大旗,一些勇士聚焦在这面大旗下,企图大干一番,成为教育改革的先驱者。有人率先挺进,有人跟班观望,结果短短的一学期,参与改革的老师哭着对家长说,我再也不搞素质教育了。
家长可不懂什么素质教育,家长只知道,你每年高考都是从高分到低分录取,咱老百姓家的子女,够不着分数就上不了大学,除非高考制度也进行改革,不然的话,咱老百姓只认分数不认人,管你什么素质不素质的,上到了大学,素质自然就高了,老百姓只认这个理。看似热闹的素质教育,也就因此而停留在表面。
这次改革唯一的成果,就是将建国以来使用了几十年的“教学大纲”改成了“课程标准”,教学内容上略有所减少,难度也比以前有年降低,其目的是给学生“减负”,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还学生以快乐的童年。有哲学家说过这方面的道理,意思就是有得必有失,有失也可得。高考制度没有改革,玩上几年快乐的时光再来高考,必有所失,咱老百姓玩不起,考不上大学当了农民,再高的素质也没人看到,还是多讲点课多做点题目为好,成绩伤不起啊。
但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教育改革一直没有停止探索的步伐,也是在积极地寻找适合中国特色的教育改革突破口。十八届三中全会,给我们传递出了信息,教育改革仍然在进行。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逐步推行普通高校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
打破现行的用人选人制度,一针扎到底,摒弃现行考试体制的弊端,打破“一张试卷定终生”和格局,培养改革和建设需要的综合型人才。“改革将高考从‘指挥棒’变成‘服务器’,从现行以行政为主导的计划招生转变为专业为基础的自主招生,学校和学生选择权都会扩大。”我以为这话有道理,说到点子上了。高考的走向决定着中国教育的方向,只有从根本上进行改革,才能深化教育领域内的改革,将改革进行到底。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是建设我美丽中国之需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构建优质教育资源全覆盖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是时代发展之需要。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教育必须先行。
推进招生制度改革,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推行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扩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和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鼓励社会力量办教育,多项措施并存,真正把教育改革落实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