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博士后工作成果丰硕
 预审:周文洁  时间:2008-04-09 点击数:
   作为我国首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单位之一,清华大学博士后工作取得的成绩是突出的:连续多年招收博士后数量居全国高校第一,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申请成功率全国领先……如此突出的成绩是如何取得的呢?为探寻清华大学博士后培养的管理经验,本报记者采访了清华大学有关负责人。 
   创新制度最重要 
   在清华人看来,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工作制度是博士后工作持续发展的首要经验。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说,“最初的博士后制度可以说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的‘人事制度特区’,我们为博士后制度实施了一系列特殊的和保护性的发展政策,使得博士后工作有了一个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环境。”20余年来,清华大学不断将新的内涵赋予博士后体制,形成了产学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招收体制方面,采用多元化的招收模式。比如根据岗位设置和课题需要招收博士后,依托重大科研项目招收项目博士后,与企业合作招收企业博士后等。据人事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有关负责人介绍,清华大学自2000年起,实行了国家、学校和合作导师共同筹资招收博士后的管理办法,仅学校一级当年直接投资就达到700万元以上。自筹经费与国家资助的比例达到6∶1,远远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在培养方面,清华自2000年开始,实行了“鼓励自主创新、宽容科研失败、积极搭建平台、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的培养模式,激励博士后自主创新。在管理方面,强化博士后管理办公室的服务职能,扩大流动站和合作导师的自主权,将博士后纳入正式教工队伍并实行统一标准的博士后月薪制等。 
   凭借着这些制度上的完善与创新,清华大学的博士后事业保持了持久的活力。顾秉林校长表示,初期的以改善科研和生活条件为重点的博士后工作,已经扩展为科研引导、公平竞争、人文关怀、学术环境和氛围建设并重的工作体系。 
   清华大学注重为博士后成长创造良好的学术环境。1989年进站的宋永华博士,如今是英国利物浦大学副校长,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是首位登上英国工程学术界最高殿堂的留英华人。他说,对他学术生涯影响最大的,就是在清华做博士后的那两年中感受到的宽松、和谐、自由的学术环境和氛围。 
   在这样的制度环境中,像宋永华一样优秀的博士后还有很多。据清华大学博士后管理办公室的不完全统计,有7人成为国家973计划和863计划的首席科学家。20多年来,清华大学的博士后制度为社会培养输送了众多的高层次优秀人才。 
   功在育人  利在强校 
   博士后工作有力地推动了清华大学的自主创新,促进了学校师资队伍的建设。截止到2004年底,清华出站博士后中有433名留校,占当时清华拥有博士学位教师总数的28%。更重要的是,这些博士后用在站期间和出站后的工作推动了本学科建设和交叉学科的研究,开辟了新的前沿科学领域,有些博士后还担任了院系负责人,走上行政领导岗位。 
   博士后在科学研究和促进高校发展方面的作用不言而喻,但容易被忽略的是,博士后制度还有效地促进了高校用人机制的创新。正如顾秉林校长所说,博士后制度是“人事制度特区”。虽然博士后制度的建立是着眼于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但从另一个角度讲,该制度也是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积极探索。 
   由于博士后制度具有流动性和开放性的突出特点,原有封闭式的人才管理体制不能适应该制度的实施,开始逐渐变革。尤其是1999年,清华大学决定增加流动编制,减少固定编制。原常务副校长杨家庆就认为,水要流动才能活,队伍也是一样的。只有流动的队伍才是有活力的。于是,清华大学增加博士后流动编制的这一举措使得毕业于不同国家、不同高校、不同科研院所的博士能够有更多的机会来到清华开展博士后阶段的研究和教学。 
   原副校长龚克说,他当初选择来清华从事博士后研究,看中的就是“流动”这两个字。在那个人事制度曾经很僵化的阶段,流动性和自由度对人才有着很大的吸引力。 
   从1999年至今,清华长期保持一定规模的流动编制,这对原有的人事关系和工作环境产生了不小的冲击。优秀人才的涌入,自然形成了人才竞争的环境,给各院系提供了考察、选留人才的良机,避免了论资排辈,激励了现有人员的创新热情。同时,这也给博士后出站重新选择工作岗位提供了很大的自由度。 
   清华大学人事处副处长汪健介绍说,博士后制度的实施,使高校在人员编制、职称评定、人事关系、工资福利和户籍等多方面突破了传统人事管理体制的限制,为优秀人才提供了施展才能的平台。 
   聘用制是未来趋势 
   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博士后制度不同,我国博士后培养采用的是政府主导的模式。政府在资金、管理和协调方面发挥着较大的作用,设站单位与博士后的关系也非常密切,从学术到生活一包到底,管理上事无巨细。早期的博士后管理人员甚至被戏称为“博士后的爹、博士后的妈”。 
   “这种带有计划经济特色的体制,一方面导致管理工作繁重琐碎却效率低下,另一方面也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发展,负担越来越重,难度越来越大。”清华大学博士后管理的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博士后制度的发展要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逐步推行聘用制 
   “聘用”是一个岗位与人才相匹配的过程。推行聘用制意味着,博士后招收要与岗位需求相结合,相应地,博士后管理也要与以岗位职责为基础的考核相结合。推行聘用制对博士后在站期间的科研成果和出站报告的要求,将更加规范,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提高博士后培养的质量。有效解决考核和质量评估方面的难题。 
   随着博士后招收数量的逐年增多,对博士后的培养和管理也将面临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清华大学希望今后的博士后工作以及博士后的成长如同李政道先生题词所祝愿的那样:“清水滋润学府、华木擎起辉煌、博采科学精华、士当为国争先、后辈定能居上”。 
   来源:中国人事报  2008年4月7日